遵市農議復字〔2015〕3號 簽發人:何 鍵
遵義市農委對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
第15135號建議的答復
田景高、何波、李紅玲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鳳岡肉牛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感謝你們對我市肉牛產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F就建議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你們提出的五點建議,符合實際,切中要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于您們的建議,我委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相關人員研究并開展辦理工作。發展肉牛產業是轉變我市養殖業發展方式,調優養殖結構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強基礎惠民生的一項“產業富民”行動。近年來,歷年來市委、市政府將肉牛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堅持走“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規模發展、加工增值”產業化發展之路,以打造優質品牌、豐富老百姓“菜籃子”為目標,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抓手,以創建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為載體,以轉變養殖方式為切入點,著力構建牧草種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銷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使我市肉牛產業形成良好發展態勢。截止2014年底,全市肉牛存欄達到98.80萬頭,出欄28.55萬頭,能繁母牛存欄42.5萬頭,基礎母牛比例為43.02%。肉牛養殖小區數量80個,小區共計存欄肉牛4萬頭,出欄肉牛2.9萬頭。良種肉牛數量23萬頭,占比重23.36%。
隨著我市肉牛產業的發展,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實施畜牧業升級計劃,支持肉牛產業,著力推進肉牛產業發展,為推進我市畜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此項工作,采取多項措施予以支持。
一、支持建立肉牛養殖優質區域的布局:“十二五”期間,遵義市全市緊緊圍繞肉牛產業發展,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制定了我市肉牛產業發展的區域規劃,建立了以鳳岡、湄潭、余慶、務川等遵義市東部四縣以本地的務川黑牛、思南黃牛、鳳岡白水牛為主,積極引進肉牛良種,發展雜交改良肉牛,發展優質肉牛養殖區域,逐步形成以鳳岡、湄潭、余慶、務川為重點,帶動全市東部發展優質肉牛產業區。
二、加強肉牛良繁體系建設:支持采取企業主體、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積極引進國外優質品種資源,開展品種選育和改良,擴大優質良種群體規模。同時,加強同農業部、省農委聯系,積極爭取擴大肉牛良種補貼范圍,加強配種網絡建設,建立良種肉牛登記制度。與省科技廳等部門密切配合,在黃牛的品種保護、品種改良、繁育等方面,開展科技研究和成果轉化。扶持基地縣良種肉牛繁育場建設,2014年—2015年重點支持建設以鳳岡、習水、正安3個存欄200頭以上的基礎母牛良種繁育場建設。
三、支持建立肉牛繁育補貼制度,促進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為穩定雜交母牛的生產能力,提高肉牛品質,對飼養能繁雜交母牛10頭以上、年繁育雜交牛2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市、縣級財政按飼養量給予補貼。近年來中央、省、市、縣財政進一步加大了資金的扶持力度,特別市級財政資金安排700多萬元用于產業發展,2014年市農委積極向中央、省財政爭取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資金用于我市的鳳岡、習水、務川、桐梓、遵義五縣實施,利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對五縣可繁母牛登記造冊,佩戴耳標,并實行“見犢補貼”,對母牛每生產一頭牛犢對其補貼1000元。下一步將制定基礎母牛保護政策措施,增強肉牛產業發展后勁;加快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特別是品種改良中心(站、點)建設,不斷鞏固改良成果?;A母牛保護和品種改良工作是整個肉牛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環節,必須落到實處。通過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提高了肉牛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使肉牛產業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加大肉牛標準化、規?;?、產業化養殖。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在不改變現有投資管理模式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石漠化治理、農業基本建設、養殖業發展、財政支農、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貧項目等資金,按相對集中連片原則,鼓勵各地創建綠色有機牛肉品牌,引導和扶持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或養殖協會,積極發展農民養殖合作社和家庭牧場。支持肉牛養殖專業村連片發展,推進標準化規模生產。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發展養殖小區和工廠化育肥場。結合實施國家、省級標準化示范場建設項目,在全市建成10—30個國家、省、市級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對肉牛產業進行重點投入。2013年起,每年從市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肉牛產業發展。各縣市區要相應加大肉牛產業發展投入,主要用于肉牛產業的良種選育補貼、良繁體系建設、標準欄舍補貼、示范場創建及深加工扶持。如,2014年市級安排40萬元用于該年新建的養牛合作社,縣級等額匹配,省級安排200萬元;2015年市、縣各安排200萬元共計400萬元,省級600萬元,國家南方草地300萬元。兩年內市級以上共支持鳳岡縣1340萬元發展肉牛產業。
五、支持飼料生產體系建設。建立基本草地保護制度,落實草地所有權,加強天然草場保護利用。利用地土流轉項目,加快優質牧草生產基地建設,省、市財政安排種子、化肥補貼,204年全市共計全市人工草地建設和冬閑田土種草44萬畝,確保優質人工草地穩定。積極推廣“糧經飼草”四元種植,擴大人工種草面積。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技術,對肉牛場標準化青貯窖建設給予適當補貼。鼓勵扶持飼草加工,積極推廣牧草打捆、制塊、制粒技術,實施飼草商業化開發。大力開發牛專用飼料,加快肉牛配合飼料普及推廣。
感謝您對我市肉牛產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并歡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
2015年8月16日
(聯系人:鄧位喜,聯系電話:15985094120)
抄送:市人大選任聯委,市政府辦建議提案辦理科。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5年8月16日印發
共印 5 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