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6〕6號 簽發人:婁方德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對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
第45100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民盟遵義市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發展現代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的提案收悉。感謝你們對我市“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當前工作開展情況
(一) 農業節水灌溉實施情況
1.節水灌溉實驗研究及示范推廣情況。在節水灌溉方面,我市農業部門作了大量試驗研究及示范推廣工作,綏陽縣、正安縣、匯川區等縣區實施了農業部旱作節水農業項目,播州區、綏陽縣實施了農業部水稻節水灌溉試驗示范項目。播州區(原遵義縣)2013-2014年實施了水稻地膜覆蓋試驗示范項目,原遵義縣政府領導非常重視,2013-2014年每年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0萬元,用于水稻地膜覆蓋試驗示范項目開展,每年推廣水稻地膜覆蓋面積近1萬畝。通過項目實施,水稻、玉米等作物平均畝增8.2%,土壤水分含量較對照分別提高6.7%、4.3%,肥料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同時地膜覆蓋能有效減少雜草叢生、病蟲危害。在水肥一體化方面,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能夠提高水資源、肥料的利用率、節約水肥、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矛盾,緩解我國肥料短缺和大量施肥與環境污染的矛盾,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年我市綏陽縣在辣椒方面開展了試驗示范工作,目前項目區200畝辣椒滴灌管網、水池等設施安裝完畢,即將調試使用。
2.“貴州山區現代水利”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我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00個示范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以高效節水技術和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建設水利工程“建、管、養、用”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山區現代水利,我市積極響應、主動作為、扎實開展貴州山區現代水利試點區建設工作。一是播州區楓香試點。該項目規劃區位于楓香鎮花茂村及土壩村,項目建設安裝DN250球墨鑄鐵管2840m、PE管總長16260m、滴灌帶管材84000m、新增排洪溝1.96km(共295.25萬元)、“水肥一體”自動化灌溉設施1套,新增信息化管理房72m2,項目建成每年向規劃區(設計規劃面積:1000畝,其中:作物種植面積為925畝,核心區為300畝)供水量為72.47萬m3/年,解決925畝作物種植灌溉。二是仁懷市蒼龍試點。項目新建提水泵站1座、配套電機3臺、上水管道532.0m、泵房39.56m2、取水前池70m3、輸水管道總干管274m、管理房(多功能展示廳)80m2,配套智能化管理,安裝滴灌管11km,采用自動灌溉,打造精品區100畝。三是湄潭縣水湄花谷試點。項目新建攔河堰1座、泵房吸水池1座10m3、提水泵站1座(裝機37kw)、安裝提水管道696m、高位水池1口300m3;安裝輸水管道8.06km;安裝水利自動化與信息化灌溉設施1套,控制面積3500畝。
(二) 節水型高效農業發展情況
1.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近年,全市堅持以節水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借助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機遇,以規模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結合地方實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節水產業,引導群眾大力壓縮水稻、玉米等耗水作物種植面積,積極發展茶葉、中藥材、干鮮果、竹等高效節水作物,助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目前,全市新增鮮果面積5萬畝,鮮果總面積達62萬畝;新增中藥材5.3萬畝,全市大健康中藥食材種植面積達176.3萬畝;茶園面積已突破200萬畝達到207.99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40.55萬畝,比去年增加20.4萬畝。
2.推廣普及高效節水技術。堅持生物、工程、農藝、管理等多種節水措施并舉,引導群眾根據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季節和需水規律進行科學灌溉,大力推廣以廣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壟作溝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四項農田節水和以設施農業節水為主農業綜合節水技術。
3.發展設施農業。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全面發展設施農業,2013年,圍繞產業規?;l展出臺土地規模流轉扶持政策,助推示范園區建設。截止當前,全市在建縣級以上園區達116個,其中省級園區52個、市級園區18個、縣級園區46個,116個縣級以上農業園區主干道長度累計達1949千米,機耕道長度累計達2766千米,生產便道長度累計達2291千米,溝渠(含管網)累計達6033千米,倉庫(冷庫)容量達92.6萬立方米,標準圈舍建筑面積達113.4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建筑面積達221.3萬平方米。依托農業園區的帶動,累計形成了226萬畝較高標準的種植業基地;畜牧水產養殖業在進一步提高規?;降幕A上,正往生態化、標準化、循環化、立體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據統計,2014年末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40.57萬畝,實際耕地灌溉面積為232.66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3.47萬畝(2015統計數據尚未公布)。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我市灌溉溝渠、山塘水庫、積肥(水)坑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弱,導致“豐水時節留不住水,枯水時節沒水用”,有限的水資源浪費很大,利用效率較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二是受條件所限,當前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僅以開展試點工作為主,尚未全面實施。三是受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影響,農業節水技術普及推廣相對較慢,
三、今后努力發展方向
(一)大力發展農業節水,合理分配有限水資源。以《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據,結合各縣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為基礎,統籌協調各縣(市、區)農業產業發展灌溉用水需求,以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和重點縣(項目縣)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積極推行先進的高效節水技術和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灌溉技術和現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管理設施,實施部分穩定水源保障農業管灌、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的灌溉用水需求,完善大、中型灌區灌溉用水計量設施,推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提高水資源綜合調配能力,建設一批“建、管、養、用”一體化為主要內容的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區現代水利試點項目,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到2020年,力爭列入規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開工建設;繼續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縣)建設和煙水配套工程建設、開展山塘擴容增效工程建設等?!笆濉毙略龈咝Ч澦喔让娣e10萬畝以上,節水灌溉面積120萬畝;全市農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48以上。
(二)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一是從產業布局上,結合烏江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全面實施,依據灌區不同的地利位置,光、熱、水資源條件,以水布局種植結構,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節水增收目標相配套的種植業結構,引導群眾壓縮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積極中藥材、干鮮果、茶、高粱等高效節水作物,與此同時,強力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主導產業”主體生產模式,大力推行“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的營銷模式,不斷完善“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農村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規?;l展、產業化經營,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發展的比較優勢,促進高效節水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二是從節水種植上,在加快節水高效技術體系研發和建設的同時,扎實推進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全覆蓋,依托旱作農業、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項目,全面推行區域化種植,大力推廣以壟膜溝灌、壟作溝灌、滴灌等為主的高效節水結束,強化科技支撐,集成配套優良品種、機械化作業、測土配方等節本增效關鍵技術,注重示范引領,整村推進,建立節水技術核心示范點片,輻射帶動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整區域推進。
(三)依托農業園區建設,全面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是我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條重要途徑,一是按照省、市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發展要求,全面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尤其是溝渠(含管網)、標準圈舍、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依托農業園區的帶動,形成一批較高標準農田及種植業基地。 二是著眼于反季節瓜菜和內類生產供應基地為目標,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統一規劃,集中連片,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建設為主的設施農業,形成以城郊保供基地為主的果蔬保供基地帶,逐步形成的產業格局。
(四)加強水資源管理,探索建立管理體系。一是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節水增收目標相配套的種植業結構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技支撐體系和資源管理體系,通過政府主導、建立監督考核體系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充分發揮政府、政策的導向作用,合理使用水資源。二是探索建立完善“明晰水權、定額管理、節約有獎”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實行水資源預算執行審計與監督,參照財政預算管理的模式,在審計部門專門設立水資源審計機構,對各地水資源進行預算審計管理,實現水資源年初預算、年內審計、年終決算的管理新模式。三是力爭制定水資源保護或監督辦法,明確規定了水資源審計的程序、對象、范圍、內容和方法以及審計結果的運用。四是加快水資源信息化管理建設進程,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調度,力爭實現水權落實的實時監控和管理,對農業灌溉用水進行過程性控制。五是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標準監督保障機制。一方面加大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特別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宣傳,提高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加大對用人單位的檢查力度,重點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參加社會保險等情況進行檢查;同時結合目前最低工作標準,暢通舉報投訴渠道。
2016年8月9日
(公開發布)
(聯系人:李澤賢;聯系電話:23139674)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