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8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畜禽生產情況
2018預計完成全市肉類總產量為72.5萬噸,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6%,禽蛋產量10.5萬噸,完成全年禽蛋產量8.5萬噸的123.5%,全市水產品產量5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100%。畜牧漁業產值200億元,完成全年產值200億元的100%。生豬出欄623.37萬頭,同比增長2.15%;牛出欄33.32萬頭,同比增長0.24%;羊出欄123.69萬只,同比增長5.22%;家禽出欄3395.62萬羽,同比增長8.09%。生豬存欄510.23萬頭,同比增長3.32%;牛存欄132.86萬頭,同比增長6.40%;羊存欄180.27萬只,同比增長6.55%;家禽存欄2662.21萬只,同比增長16.64%。
(二)畜禽品種改良情況
豬改良工作:全市存欄能繁母豬37.53萬頭,同比下降0.11%;現有豬改點1432個(其中人工授精點468個),引良種公豬1318頭、母豬55392頭。共配種63.49萬窩(其中人工授精數54.12萬窩)。完成推廣雜交豬352.29萬頭、占任務的76.58%,其中三元雜交豬276.06萬頭、占任務的77.76%。
牛改良工作:全市現有牛改點441個(其中凍配點240個),有牛改輸精員324人(其中技術干部62人,農民輸精員262人),輸配母牛13.54萬頭(其中凍精輸配母牛11.30萬頭),完成任務的104.15%,產犢8.21萬頭,本品種選育695頭(其中公牛172頭)。
羊改良工作:全市共有羊改點1475個,鮮配點34個,引進良種羊3345只。完成改良母羊13.14萬只(其中本交改良11.79萬只)、占任務數的93.40%,產羔數為12.43萬只,出欄雜交羊23.14萬只。
禽、兔、蜂改良工作:推廣良種禽2180.96萬羽、完成任務的114.19%,推廣良種兔83.61萬只,推廣意蜂良種19010群。
(三)畜禽糞污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2018年5月省人民政府與市人民政府簽訂了《貴州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標管理責任書》,2018年6月省農委、省環境保護廳印發《2018年全省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提升行動工作方案》(黔農通〔2018〕7號),對2018年畜禽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的部署安排。市農委緊盯目標任務(2018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64%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5%以上),認真部署,請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簽訂了《貴州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標管理責任書》,印發了《遵義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遵府辦函〔2018〕130號),轉發了《省農委、省環境保護廳印發2018年全省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舉辦了2018年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截至11月28日,工作已完成68%。
市農委還成立畜禽糞污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庫,并于2018年5月、7月、8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三次畜禽糞污治理治理情況督查及“回頭看”,畜禽糞污治理工作成效明顯。
(四)生鮮乳監管情況。2018年共抽檢生鮮奶樣品57個。先后協同省農委畜牧獸醫局抽樣1批次,抽樣5個;完成省農委的任務1批次,抽樣2各;自行抽取生鮮奶樣品送檢5批次,抽檢樣品50個,檢測結果全部合格,未發現有參雜使假行為發生,走訪指導農戶42戶次(9月后走訪11次)。抽檢工作已由市農檢中心統籌調度,畜牧站負責監管。
(五)項目管理情況。驗收了余慶縣的畜牧重點產業裂變發展建設項目(500萬元),習水縣2015年山地生態畜牧業重點縣建設項目(共計100萬元)、黔北麻羊產業建設項目(省級100玩萬元)、黔北麻羊種羊場建設項目(市級補助資金200萬元)。剩余項目正在驗收中。
(六)畜牧業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按照農業部、省農委有關要求,我站指導各地開展普查,普查規模以上養殖場791家(農業部標準)、規模以下養殖場(戶)982家。目前已到審核階段。
二、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等系法律法規出臺,對畜牧業污染防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技術人員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二)不規范的畜牧養殖技術,較小的養殖規模,落后的發展觀念滯阻了畜禽糞污治理發展的道路。
(三)動物疫情形勢復雜。任重而道遠,國內重大動物疫情時有發生,防疫形勢嚴峻。
(四)養殖場(戶)抗風險能力差,無法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
三、2019年工作打算
1.任務計劃:計劃完成牛凍配改良15萬頭,羊雜交改良16萬只,推廣雜交豬460萬頭(其中三元雜交豬380萬頭),推廣良種禽2500萬羽,良種蜂11萬群,大力發展特種養殖;抓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工作。
2.工作打算
(1)加大良繁體系建設。一是重點扶持黔北黑豬、黔北麻羊和赤水烏雞等5個資源場建設,做好地方特色品種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二是抓好匯川、湄潭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和供精站建設,做好生豬良種的升級換代工作,完善生豬品種改良網絡;三是加快推動牛改點社會化運行工作,提高牛凍精輸配技術覆蓋率。
(2)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場建設。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加快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園區建設,鼓勵廣大養殖戶由散養向養殖園區集中,加大標準化規模場建設力度,爭取新增創建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0個,力爭規模養殖存欄數量占總存欄30%以上。
(3)加強畜禽資源及養殖環節管理工作。大力宣傳貫徹實施有關法律法規,按照《畜牧法》中具體規定,嚴把引種審批關,加大淘汰劣質種公畜和種母畜,規范養殖場、大戶檔案建立和理順養殖代碼編制。督促檢查新鮮奶收購標準化建設和衛生達標建設,做到畜產品安全從源頭抓起。
(4)加大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積極與科技部門對接做好項目申報,加大對地方特色品種開發及種養羊畜、節本增效舉措的研究和推廣力度,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和科技利用率。舉辦1-2期專業培訓班,重點開展豬、牛、羊、禽現代管理技術、繁育技術、市場營銷理念方面的培訓。
(5)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一是抓好項目資金管理。充分用好中央、省、市對畜禽養殖的扶持政策,在制定資金使用辦法中明確規定將部分資金用于建設治污設施,凡是治污設施不到位、消納糞污土地不落實的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不得進行項目申報及實施,不能享受國家補助。二是推廣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督促、指導規模養殖場(戶)推廣畜禽糞便綜合治理良性循環工作,形成“養殖一沼氣一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新格局。積極開發利用沼液、沼渣用作茶園、果園、糧田的有機肥料,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提高綜合利用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