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村土地確權頒證。預計至2018年底我市農村確權頒證工作可基本完成。至11月上旬,所有縣(區、市)確權成果數據均通過農業部匯交,都初步通過省級驗收,全面進入個別農戶權屬數據整改糾錯及檔案整理歸檔階段。初步統計我市實測承包地塊1583.8萬塊面積1191.9萬畝,完成填證(頒證)132.9萬戶占比為93.1%。
(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8年6月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入整市推進階段。截至10月底,除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務的湄潭縣外,全市已有224個鎮(鄉)、1537個村(居)啟動清產核資,占全市230個鎮(鄉)的97%、1796個村(居)的85.6%,其中166個鎮(鄉)、971個村(居)進入成員界定階段。播州區于8月底按時完成了改革試點任務,167個村全部組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正在進行自查工作,準備迎接農業部第三方驗收。從省督導組兩次督查反饋的情況來看,遵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超前完成了工作任務。
(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臺印發《關于遵義市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實施方案的通知》(遵黨辦發〔2018〕17號),進一步明確了推進“三權”分置改革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等。按方案要求:2018年,繼續開展試點工作,各縣(市、區)建立健全縣、鎮(鄉)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并提供服務,土地流轉面積要達到310萬畝。今年,全市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達312萬畝,流轉率達26%,較上年增加102萬畝。
(四)農村三變改革。我市已實現238個鄉鎮全覆蓋,試點村達到601個,比2017年增加了414個,占1803個行政村(已扣除不涉農鄉鎮街道)總數的33%,其中貧困村有189個,貧困村覆蓋率達到了74%。打造縣級示范點共31個,其中播州區三合鎮馬坪村和務川縣石朝鄉大漆村為市級示范點。按要求完成了2018年改革任務。
(五)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完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100%任務;指導各地加強規范工作,建立了規范名錄,全市3997家合作社進入了名錄;組織各地開展了國家、省、市級示范社創建,分別推薦5家、25家合作社新申報國家、省級示范社;新認定102家市級示范社;組織了“百佳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創建工作,下發了《關于開展示范創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的方案》、《遵義市農業委員會關于開展百佳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申報評選工作的通知》(遵市農發﹝2018﹞192號)等文件,目前正組織各地開展創建;指導匯川區、道真縣等縣開展新修訂的合作社法培訓;發放各縣(區、市)法律讀本200本,法律解讀16冊。
二、取得的成效
(一)土地確權工作徹底摸清了農村土地的基本狀況和承包狀況,使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有了全面、準確的影像、數據信息,增加了外出務工及進城落戶人員的安全感,不再擔心土地流失。
(二)“三變”改革工作中,湄潭縣將三變與茶產業等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取得了“四確一建五定”的改革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在全縣15個鎮(街道)各選擇了1個村(居)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共覆蓋人口62370人,其中貧困村11個,占比超70%,貧困人口7659人。
(三)湄潭縣作為三權分置改革省級示范點,將“三權分置”改革與土地確權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六個一”(一村一證、一戶一證、一家一證)的改革成果。落實了集體所有權,穩定了農戶承包權,放活了土地經營權。使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得到了充分體現和保障,不再虛置;使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對承包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得到維護,農戶承包權得到充分保護;使經營主體有權使用流轉土地自主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獲得相應收益,可以用經營權證抵押融資。
(四)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清理、規范、提升”。清理就是建立規范的名錄,其中3997家進入名錄;規范就是市級示范社的創建,新增了100家市級示范社;提升就是開展了百佳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工作。
三、2019年度重點工作計劃
(一)計劃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組建起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產權改革任務;
(二)完善土地確權成果,推進成果利用,推動土地流轉面積新增100萬畝;
(三)新增市級示范社100家,推進百佳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工作,進一步規范名錄并實行動態管理,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加強合作社法宣傳培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