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在省農業農村廳、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市農委領導關懷指導、相關部門大力配合和各級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及中央1號文件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農業質量年”,進一步做好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管控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以國家農產品安全縣創建為載體,以加速“三品一標”認證速度為抓手,以農產品品牌創建為途徑,不斷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助力“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的建設,穩步、持續、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現將農安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及完成情況
(一)明確工作任務,扎實推進工作落實
為切實做好2018年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深入推進“農業質量年”活動,先后制定下發了《遵義市201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遵義市2018年質量興農萬里行行動方案》、《遵義市201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等,明確了工作任務目標,強化了工作責任落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促進遵義市農產品質量的提升。
(二)加強業務工作培訓,強化監管體系建設
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提升監管能力,強化對企業培訓,推進企業標準化生產,科學嚴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018年舉辦了三期無公害農產品企業內檢員培訓班,三期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培訓班,一期綠色食品企業內檢員培訓班。 全市488名企業人員通過考試獲得了無公害產品內檢員資格,101名農牧部門人員通過考試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資格,190名企業人員通過考試獲得綠色食品內檢員資格。組織了縣區農產品監管人員參加了全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來標準化基地創建培訓,全省無公害地理標志申報培訓共計50余人次。大大增強了監管隊伍能力,不斷推進了監管體建設。
(三)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培訓及認證申報及證后監管。
“三品一標”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助推脫貧的重要抓手。2018年以來,全市新增無公害產地認證248萬畝,其中無公害茶葉產地認定11.4萬畝,無公害干果產地認定0.099萬畝,無公害水果產地認定38.93萬畝,無公害糧油產地認定57.21萬畝,無公害馬鈴薯產地認定20.55萬畝,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111萬畝。無公害產品新增申報190個,目前獲證160個。綠色農產品新增51個;有機產品獲證70個;全市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申報了3個。
為有效維護“三品一標”農產品的權威性和品牌公信力,全市將“三品一標”認證和證后監管工作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年檢、抽檢、現場檢查,強化證后監管工作。一是加強年檢、抽檢,強化證后監管,不定期的對生產基地農產品進行了實地檢查,對遵義銷售“三品一標”農產品開展專項檢查工作,針對存在問題現場提出了整改意見和要求。二是加強培訓,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的各項培訓,使隊伍保持穩定并不斷提高工作能力,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持續推進市場培育和品牌宣傳,利用各類展會,媒體等宣傳推介我市綠色有機食品,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四)抓好農業標準制定落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指導企業使用標準化生產,強化過程管控,安全使用國家規定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廣使用生物防控,鼓勵企業制訂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有效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全市擁有農業標準76余個,涉及種植、養殖、水產等方面。建成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個、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43個。擁有1個國家級農產品安全示范縣(播州區),2個獸藥安全監管示范縣(道真、習水縣),1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鳳岡縣)、1個蔬菜標準化示范區(遵義縣)、1個水果標準化示范區(余慶縣)、1個黔北麻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區(習水縣)、1個酒用高粱標準化種植示范區(習水縣)、1個金銀花標準化種植示范區(綏陽縣)和2個出口茶葉標準化種植示范區(湄潭、鳳岡縣)。
切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目前鳳岡、習水兩縣今年11月26日進入驗收階段,余慶縣、赤水市開展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進入啟動階段。
(五)推進追溯體系建設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防、可管,推進農產品生產每個關鍵環節可追溯,加大產品追溯能力體系建設,切實讓百姓吃得安心,放心。目前全市96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建立了產品質量追溯,追溯產品涵蓋茶葉、水果、蔬菜、禽蛋和豬肉。在茶葉監管上全市實施二維碼、有機碼追溯的茶葉企業總數已達到14家,另外共有仙人嶺、浪竹等30家茶葉企業進入“貴州省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上線運行,20家企業進入新華數訊云平臺。務川縣在豐樂、黃都、分水3個鄉鎮的5個點安裝了追溯系統,監控茶園1萬畝。電子監管平臺上,目前為止,我市連接省級農產品質量電子監控點321個,新增13個,監督速側樣品216647個,合格率為99.13%,為以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創造了基礎。
(六)強化檢驗檢測,做好風險評估,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努力確保檢驗檢測水平走在違規濫用投入品之前,2018年,全市31人通過省農業農村廳農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獲得證書,20人獲得獸藥殘留檢測能力驗證合格證書。大大提升了農產品檢驗檢測能力水平。
2018年以來,全市已向省農委送檢督抽檢樣品353個(其中,種植業產品280 個,畜產品65個,水產品8個)。樣品送檢完成率100%。完成省級下達農產品例行監測抽樣任務共50個,開展了貴州省遵義市區域元旦春節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抽樣工作(全市共抽檢樣品97個,其中蔬菜40個、雞蛋25個,雞肉29個,生鮮乳3個)、貴州省遵義市區域中秋國慶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抽樣工作,任務完成率均為106%,同時還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編寫完成了《遵義市辣椒風險評估報告》、《遵義市蔬菜風險評估報告》、《遵義市水果風險評估報告》、《遵義市食用菌風險評估報告》、《遵義市茶葉風險評估報告》等風險評估報告,努力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開展專項整治,檢打聯動,力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全市以農藥、獸藥、飼料、肥料等農業投入品檢查為重點,圍繞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違禁使用、制假售假等突出問題,針對重點時段、重點產品和薄弱環節,扎實開展七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
一是以茶葉、蔬果生產基地為重點,聚焦問題易發產品,開展禁限用農藥專項整治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675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1223家次,查處問題10起,涉及金額3萬元,責令整改23起。
二是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嚴懲“瘦肉精”違規違法使用行為,實現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全鏈條無縫監管;累計出動執法監管人員260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163家次,查處問題3起,涉及金額6萬元,責令整改3起。
三是開展獸用抗菌藥專項整治行動,聚焦問題多發區,嚴管制售、使用過程中濫用亂用獸用抗菌藥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47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517家次,查處問題10起,涉案金額15萬元,責令整改15家。
四是開展生豬屠宰“掃雷”專項整治行動,針對私屠濫宰易發、多發區,嚴懲屠宰病死豬、屠宰環節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累計出動執法監管人員568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467家次,查處問題12起,涉及金額46萬元,責令整改18起。
五是開展“三魚兩藥”專項整治行動,累計出動執法監管人員362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305家次,查處問題2起,責令整改7起。
六是開展生鮮乳專項整治行動,嚴打生鮮乳生產、收購和運輸過程中各類非法添加、無證收購運輸、倒買倒賣不合格生鮮乳、惡意爭搶奶源等違法違規行為;累計出動執法監管人員77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30家次。切實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
七是以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產品為重點,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嚴管產、供、銷環節,重點打擊無證照經營、不規范經營等違法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685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4385家次,查處問題162起,涉及金額76萬元,責令整改175起。
(八)強化過程監管,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
不定時對企業進行監督抽查100余次,走訪了90余家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詳細檢查企業投入品使用記錄,農事檔案記錄,查看了生產基地情況,發現生產檔案記錄不規范,農事記錄中的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等記錄不清晰30家企業,責令限期整改,并向當地農牧局提交整改報告。
組織開展專題及多種形式培訓50余期,培訓3000余人次;積極參加了市委市政府主持的食品安全周等多種宣傳方式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媒體宣傳59次,現場咨詢咨詢300余場次,咨詢2萬余人,指導培訓219場次,指導人數12046人次,發放資料41057余份,并在鳳岡召開了全省2018年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強有力宣傳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
(九)推進“三品一標”與市場對接,強化認證與市場相結合
2018年來,組織“三品一標”企業參加了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地理標志展區宣傳推介會、2018中國·貴陽國際特色農產品交易會“三品一標”推介會、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第44屆日本東京國際食品飲料博覽會等展銷會,不斷推進“三品一標”產品企業與市場對接,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出遵義,走出貴州,讓老百姓吃到放心、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脫貧。
二、工作亮點
(一)“三品一標”認證大幅提升。
2018年以來,無公害產地認證248萬畝,超額完成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工作任務150萬畝,超出近100萬畝。綠色農產品完成51個,較省農委下達任務28萬畝,翻了近一翻。地理標志不斷推進申報當中,不斷提升優質、特色的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二) 國家農產品安全創建取得新突破
今年創建完成鳳岡、習水兩個縣進入了驗收階段,赤水、余慶進入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申報啟動階段。
(三)推進了“三品一標”與市場的對接
組織“三品一標”企業參加各種展銷會,大大提升了“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市場認知度,播州區還組織推進了“三品一標”超市的建立,使得優質農產品體現出了優價,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出遵義,走出貴州,讓老百姓吃到放心、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脫貧。
三、存在問題
(一)重視程度還不夠。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還不深、重視還不夠,沒有深刻領會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在食品安全中的大比重和源頭性地位,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落實不夠到位,部門協調聯動和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鄉鎮監管人員太少,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監管體系有待完善。各縣(市、區)和227個鄉(鎮)建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由于經費和人員不足,缺乏有效監管手段和工作條件;少數鄉(鎮)存在監管人員少、業務素質低等現象,離中央關于“建立健全省、地、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并逐步向村延伸”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三)檢驗檢測能力亟需加強。鄉鎮農產品檢測機構缺設備(酶標儀)、缺人員、缺經費等問題普遍存在,部分地方甚至存在無場所、無人員、無經費的“空殼站”。已建成的12個縣級檢測站人員配備和檢測能力、受檢范圍、運行經費等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農產品檢驗檢測的要求,少數地方存在“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檢得慢”等問題。
四、2019年工作計劃
(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
加強業務工作、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的培訓,創造齊抓共管的監管局面。
(二)做好“三品一標”工作的申報和證后監管。
1.做好合格農產品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無公害農產品獲證企業的證后管理。
2.做好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地標產品的申報工作。
(三)抓好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完成省農委下達的農產品質量監測追溯點建設任務,探索建立“遵貨出山”產品網上追溯系統。
(四)完善誠信體系建設
探索將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營造不敢違法氛圍。
(五)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建設
提升檢測能力;建立本地常用農藥的農殘快速檢測體系。
(六)安全縣創建
協助赤水、余慶兩縣抓好國家農產品安全縣驗收工作。
(七)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試點工作
建立本地常用農藥農殘快速檢測體系,協助播州區搞好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試點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